美华史记 | 华裔人物:志在飞行-旅美华侨的航空梦

作者:李安 (Ann Lee)

编辑:唐孝先 (William Tang),方强(Qiang Fang) ,婕妮(Jenny Z)

引言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35分,经历了一千多次失败的尝试后,美国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成功飞上了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Kitty Hawk)的天空,掀开了世界航空史上辉煌的一页。

天空,不再是鸟儿的世界,人类自诞生以来梦寐以求的向往终于实现了!

莱特兄弟的成功,吸引着无数飞行探险家,来自纽约的格伦·柯蒂斯(Glenn H. Curtiss, 1878年5月21日-1930年7月23日)是其中的佼佼者。对飞机引擎进行了一番改造后,1908年7月4日,在首次公开的历史性飞行中,“六月金龟”(June Bug)在空中持续飞行近两分钟,安全降落在1550米处。柯蒂斯由此获得美国航空俱乐部(Aero Club of America)第1号许可证。他设计的飞机还赢得美国有史以来首个航空奖“科学美国人杯”( Scientific American Trophy)。【1】

一百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还记得在那激动人心的岁月里,在做着飞天梦的人群中,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华裔?

他就是冯如。为了实现飞天梦,他刻苦钻研,不断尝试,甚至不惜牺牲,在世界和中国航空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远渡重洋到美国

20世纪初那次划时代飞行,借用莱特兄弟的预言:“飞行器的时代已经来临!”

殊不知,仰望蓝天的那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的莱特”、“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原名冯九如(Fung Joe Guey),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1883年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侨乡恩平县莲岗堡(今为牛江镇昌梅管区)杏圃村的一户贫农家中。父亲冯业伦是个朴实憨厚的庄稼人,世代务农。因家境贫寒,他的四位哥哥,三个出生不久夭折,三哥在他1911年旅美归来前也不幸早逝。冯如儿时是个放牛娃,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父母觉得家里的老幺,怎么也得学点本事,全家省吃俭用,他在家乡读了两年私塾,又在邻村半工半读两年,最后不得已缀学了。 

冯如自幼聪明伶俐,成绩出众,深受老师的喜爱。他向往神话《封神榜》空中大战的故事,热衷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他亲手制作造型复杂的大风筝,乘风而上飞近百米高度,一时成为乡间奇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并在第二年被迫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冯家的日子更为艰难。正巧在美国做小生意的舅父吴英兰回乡探亲,与家人提及太平洋对岸美利坚繁荣兴旺,力图劝说冯如出洋,脱离贫苦寻求生计,也为躲避日渐动荡的政局。

父母不忍钟爱的幺儿远走他乡,冯如曰:“大丈夫以四海为家,安能郁郁久居于此?株守乡隅,非儿之所愿也。” 【2】

1895年,年仅12岁的冯如与父母挥泪告别,随舅父飘洋过海到梦中的“金山”去谋生。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陆续发现了金沙,又缘于修筑太平洋铁路,需要大量海外劳工,广东沿海一带不少华人为生计,也为了寻求安定的环境远赴重洋。冯如到达旧金山后,在乡亲的介绍下加入耶稣教纲纪慎会堂(公理会)。他白天工作,晚上补习英文,尽管生活十分艰苦,英语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喜欢阅读科技书刊,这对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科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工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通车之后,带来了经济腾飞,使美国成为一个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全美铁路运输进入黄金期。

自从英国人瓦特1769年改良蒸汽机之后,一系列技术革命将手工劳动转向动力机器,生产力得以极大提高。冯如认识到美国之富强,在于其先进的技术,联想贫穷落后的中国,更是发奋努力。为了扩大视野,他离开西部港口城市旧金山,到美国东部大都市纽约,专攻机械制造专业。

从西到东,目睹全美各地工业发展迅速,机械设备日新月异,深受触动的他在日记里写到:

“尝谓国家之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3】

他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自学英语和各类专业技术知识。生活十分节俭,却将省下的钱购买科技书籍。

美国国会自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对该《法案》进行不断的修正,实施更为严厉的排华政策。1904年,国会通过无限期延长《中美华工条约》(Angell Treaty of 1880),继续限制华工移民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华人受到极不平等的对待,过着高度隔离的生活,不仅被剥夺了加入美国籍的权力,更没有可能进入主流社会。

冯如未能如愿在美国接受正规教育,只能先后在造船厂、发电厂和机器制造厂四处打零工,历时近七年,经常遭老板无理解雇,工作生活极不稳定。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冯如益加勤勉,坚持不懈地工作与自学。他所选择的道路与那个时代大多数华工迥然不同,尽管从未上过大学,但多年的努力与积累,逐渐掌握了机械和电机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始熟练设计制造发电机、打桩机、抽水机、无线收发机和其他机械设备,完成多项有价值的发明,广受客户的欢迎。【5】

“东方的莱特”

1906年,冯如返回旧金山经营机器制造和销售业务,此时,他已经在机械和电气领域独当一面,受到同行们的认同。【5】

在纽约学习期间,发生了两件轰动世界的大事: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发明动力载人飞机,开创了世界航空史上辉煌的一页;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满洲地区的势力范围,日俄两国在中国辽东及朝鲜半岛海域厮杀,同胞惨遭蹂躏。

这两件事对冯如震动极大,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坚定了今后的奋斗方向。

“日、俄战事大不利于祖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4】

冯如预见到航空在国防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就此提出有关制空权的最早论述,比孙中山(Sun Yat-sen,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航空救国”早9年,比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朱里奥·杜黑(Giulio Douhet,1869年5月30日–1930年2月15日)提出该理论的时间早15年(1921年)。【4】

为了拯救羸弱的中华,冯如立志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研制飞机。他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向舅父和当地华侨提出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的倡议。旧金山的华侨们对冯如的爱国精神极为赞许,但对造飞机一事,多存观望态度。毕竟在那个年代,飞机属于新鲜事务,理想远大,危险更大。

结果,只有黄杞、张南、谭耀能三人愿意合伙出资。在同胞的帮助下,筹集到1000美元。1907年9月,冯如和他的助手,爱国华人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一起,在加州奥克兰地区租了一间厂房,开始飞机的研制工作。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购买必需的机械设备,很多飞机部件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给研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7】

为了保持飞机设计的领先地位,莱特兄弟千方百计利用专利保护法,全然不肯透露任何设计方法。弟兄俩还与格伦·柯蒂斯陷入了无尽的飞机专利诉讼官司,也让其他航空先驱者在专利垄断的打压下举步艰难。

1908年4月,冯如利用自学航空理论知识及常年累积的机械制造经验,研制出第一架样机。试飞无异于以命相搏,冯如却不顾众人劝阻,冒险亲自驾机,未料飞机升空数米突然坠落,险些丢了性命。【2】

那时,旧金山刚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地震和大火,近30万居民无家可归。真是应了“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这句咒语,冯如奥克兰的实验室也突遇火灾,厂房、设备,特别是几个月辛苦绘制的图纸资料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让刚起步的冯如一下子陷于困境之中。

咬咬牙一切从头开始,千辛万苦又募集到一些资金。几个月后,“广东制造机器厂”在奥克兰东九街359号,一间面积仅80平方英尺的屋子里再次开业。8月即告成一架,试演无效,再接再厉造第三架,结果还是失败!

这个狭小的工作间里,堆满了各类书籍,工具和仪器。当他阅读英语科学书籍时,还得经常查阅字典,工作中遇到的障碍显而易见。他不以此为苦,专心致志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从饱受贫穷、疾病、饥饿和歧视的岁月走来,激发了对知识和尊严的渴望,也造就了他发奋图强,坚韧刻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日复一日努力实现心中梦想的决心。

冯如的生命信念是如此清晰而坚定,他在科学上的进步正是靠着这种非凡的毅力。

“Chinese Aviator Preparing to Fly” 这篇文章记载着冯如当年努力奋斗的情况

《San Francisco Call》 Sept.21,1909,page 9

父母见他久而不归,屡次来函催他回家,冯如只能好言慰覆。他对朋友说:“倘飞机不能成功,誓不复回祖国。”【2】

面临一次次的失败,其苦心和毅力,堪比当年哥仑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惟时公司资本十费八九,再欲招股,股东们则以过往六次失败为由,不肯集资。股东们更希望他把电力方面的专利推广到中国,可冯如对飞行已经着了迷,无法摆脱多年来在飞机制作上的努力,他想先飞上天,然后再将电力引入中国。【6】

当他酝酿着用剩余的资金造第七架飞机时,虽有改良方案,仍犹豫再三,日夜寻思飞机改进之法。偶见老鹰翱翔空际,他被深深吸引住了,注目良久,当即取白鸽测量比例,重新绘制零件图,仿生再造。经一系列精心计算,制作机翼、方向舵、螺旋桨等部件,又一架全新双翼飞机诞生了!【2】

冯如在奥克拉8×10平方英尺的实验室工作

图源:Courtesy of Oakland History Room, Oakland Public Library

1909年9月21日傍晚,在奥克兰附近的小城皮埃蒙特(Piedmont, CA),26岁的冯如驾驶着“冯如一号”,在助手和当地一些居民们的注目下,迎着强风腾空而起,升至4.5米高,环绕当地房地产大亨威廉·丁吉(William Dingee,1854年7月22日-1941年9月5日)拥有的小山坡飞行,越过了田野和溪流……突然,飞机发生故障,触地时冯如被摔出机外,幸好无恙,整个飞行距离达800米。【3】【12】

“这是一架巨大的双翼飞机,四个后轮像鸟爪子藏在机身下方,绕着山顶盘旋20分钟,转了个巨大的椭圆,几乎回到起点……”,生动的描述来自1909年9月23日《奥克兰询问者》。【10】

冯如的飞行距离比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远了260米,充分显示出这架飞机性能设计良好。从开始制作第一架飞机,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他不仅成为美国西海岸地区首次成功飞行第一人,也是在美国驾驶亲手制作飞机上天的首位华人。

中国人设计动力载人飞行之壮举.距离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过6年。当时,世界航空技术犹如襁褓中初生的婴儿,仍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和他的三位助手

图源:https://www.sohu.com/a/278984705_241009

冯如的成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天,美国《旧金山考察者》(San Francisco Call)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他的大照片,赞誉冯如为“东方的莱特”,并惊呼“中国(蒙古)人在航空领域创记录!” 【9】

文中还提到:中国人第一次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空中飞行。其性能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1909年9月23日《旧金山考察者》再次以“中国人开着自己造的飞机上天”为标题,报道这次历史性飞行:

奥克兰,9月22日,昨天下午,中国年轻的发明家和飞行员冯·乔·盖瑞(Fung Joe Guey)乘坐自己制造的双翼飞机,在皮埃蒙特(Piedmont)后面的山丘上盘旋了20分钟,体现了他在航空制造中的独到见解。

……

发明人声称:他正在建造另一架飞机,会在同一地点试飞,与这架一样,但更坚固,由钢管和丝绸制成,用更强大的发动机驱动。

当地媒体报道“中国航空者第一次在太平洋海岸飞行”

图源:Courtesy of Oakland History Room, Oakland Public Library

试飞成功之后的几个月里,美国西岸中英文大小报刊接二连三地报道“冯如在西海岸首飞成功”,介绍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创造的奇迹。尽管从收集到的几十篇百年老报纸,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到那个年代对华人极不尊重的称谓,如“Chinaman”或 “Chink”,但中国人冯如创造的飞天奇迹无可否认。

然而,1909年11月,美国《航空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据称,这架机器(冯如的双翼飞机)在首次试飞时已经绕行了四分之三英里,但有许多明显的原因而令人怀疑。”【11】

究竟是谁创造了西岸首飞?

这个定义后来由美国其他航空先驱者所取代,其中最著名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创始人格伦·马丁(Glenn L. Martin,1886年1月17日–1955年12月5日)。那个时代的美国航空界对冯如所创造的飞天成就不屑一顾,其实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这件事,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的种族。【12】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制造飞机(明信片上的照片)

图源https://www.worthpoint.com/worthopedia/photo-chinese-aviator-fung-joe-guey-1788651714

不过,冯如获得了更多旅美华人的支持和关注,他索性将“广东制造机器厂”更名为“广东飞行器公司”,亲自担任总机械师,公开招集优先股份,招得股东67人,筹得股金5875美元。【8】

1910年,冯如在美国造出了性能更好的飞机。这架飞机机翼长29.5英尺,翼宽4.5英尺,内燃机30马力,螺旋桨每分钟转动1200转。同年10月,在旧金山举办的国际飞行比赛中,冯如带着新飞机参赛,以213米的飞行高度,每小时104公里的时速,飞行距离32公里,打破了一年前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的世界纪录,荣获这次比赛的优等奖。

再一次,证实了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前,冯如成为举世公认的飞行家。【13】

在美国为革命四处奔走的孙中山先生也到现场观看了冯如的飞行表演,为之赞赏不已,特加以勉励:“吾国大有人才矣!”【2】

“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的名声鹊起,不惜重金聘用他的外国公司多了起来,还有请他当教师。为了争夺制空权,欧美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航空业,拼命网罗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冯如却一心想着发展中国自己的航空事业,【13】

当时的清政府也开始着手筹建空军,1911年1月,适值上海商务印书编译员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到美游历,请冯如即速回国,并附荐书于清督张鸣岐(1875年7月29日—1945年9月15日),请其破格录用。【2】

冯如喜出望外:“为祖国贡献出我菲薄的才智,正是我平生的愿望呀!”

他想把电、无线电报和飞艇带到中国,使溪流和瀑布产生动力,建设工厂和铁路,为百姓们带来福利。这些都是过去多年勤奋工作,孜孜以求的愿望。

《旧金山考察者》特为此刊文:“他将为中国巨龙插上翅膀!”

图源:《The San Francisco call》 March 19, 1911, Image 3

在美国生活了16年的他于1911年2月率领“广东飞行器公司”三位几员工,带着机械设备和两架飞机踏上了归国的旅途。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2011年3月21日,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香港,清政府派了宝璧号军舰专程迎接。他在广州郊区燕塘建立了中国第二家飞机制造公司(第一家为1910年清政府开办的南苑飞机工厂),顺道回家探望父母。【2】

原本准备立刻为国民展示空中飞行,但因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此计划未能实现。随着反封建革命浪潮不断推进,清政府对冯如越来越不放心,不仅取消了飞行表演的计划,还派人暗中监视冯如的行动。

1911年10月10日午夜,“武昌起义”打响推翻清朝帝制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的成功开启了中国迈向民主共和新纪元。

11月9日,广东革命政府成立。一心向往民主共和,对满清朝廷早已不抱任何幻想的冯如积极拥护社会变革,孙中山闻之欣喜若狂。冯如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行队长,加紧制造飞机,准备为革命军北伐贡献力量。他还筹划组织飞机侦察队,打算在中国制造飞机,协助革命军推翻满清君主制。这项计划,由于清政府迅速瓦解而没有实行。

1912年2月举行回国后第一次飞行表演。不料途中发生故障,升空数丈后即降落,飞机也有所折损。尽管表演未获成功,但中国人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升空表演,大小报刊相继报导,在全国已引起积极的反响。

孙中山先生的关怀和民众的支持,让冯如获得极大的鼓舞,他为在广州燕塘举行的第二次飞行表演做了精心的准备。

1912年8月25日那一天,广州城外的天气格外晴朗,机场四周围满了前来观看飞行表演的民众,人们慕名而至,都想看一眼传说中的飞天英雄,还有像鸟儿一样凌空翱翔的大飞机。

与三位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在燕塘操场试飞,中坐者即冯如。

“中国大飞行家冯如君以身殉艺之情形”《真相画报》第1卷第8期8-9,11页

英俊潇洒的冯如来到表演场,首先向各位来宾们介绍飞机制造与驾驶有关的知识,一番演说不负众望,令各界莫不鼓掌称善。

他坐上亲手制作的双翼飞机,犹如矫健的雄鹰直冲蓝天,高约36公尺,东南行约8公里。飞机灵动,旋转自如,现场鼓掌之声震数十里不绝于耳。当时的《真相画报》还刊登了冯如驾机腾升空际绕过瘦狗岭时的照片。

空中技巧表演接近尾声,冯如意欲使飞机飞得更高,只见他猛拉操纵杆,脚踩加速器,雄鹰再次冲上天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了,因发动机损坏失去了平衡,导致部分机翼折断,在一片惊呼声中,急速从空中坠落……

飞机掉在了炮镖营后的竹林,冯如的身体被竹子多处刺穿,流血不止,据1912年《真相画报》第1卷第8期报道(8-9,11页):

冯君欲急促进行,高益求高,将两手所持之机关一抽,不意力过猛,该机直上。头高尾低,遂两足浮松,至身坠下,该机亦即坠落。头胸及股各部,均受重伤。红十字会及军医驰救,然药料太少,难以支持……施药已无及矣.

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嘱咐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

留美十七年,学普通机械十年,设计制造飞机六年。冯如屡试屡跌,再接再厉,其百折不回之志,非常人所能及!【2】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生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3】

中华航空先驱冯如用他29岁年轻的生命为实现“航空救国”的理想,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烈士冯如被追晋陆军少将军衔,家人及助手们遵遗嘱,将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墓碑高约4米,正面镌刻“中国创始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左右两侧是民间第一飞行家冯如墓志铭,墓碑背面是孙中山先生抚恤冯如家属及事迹宣付国史馆命令。冯如殒命处建纪念碑,由陆军部通知广东都督查照办理。

中国创始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

图源:http://www.flyingtiger-cacw.com/gb_629.htm

广东陆军、广州教育界和学生们纷纷为他举行悼念会,在冯如蒙难处召开的追悼大会上,清末著名文人何淡如(1820-1913)的挽联道出了众人心声:【14】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冯如不仅在中国航空史上开创了光辉的第一页,也为世界航空史谱写下新的篇章。他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重大意义在于:首先提出航空战略理论,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中国航空元年”正是以“冯如一号”首飞成功的1909年为标志。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一书中特别论及飞天机器的发明与宣传民权思想之间的关系:

“比方最新发明大机器,是飞天的机器,也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最初发明的时候不知死了多少人。像从前广东的冯如,他是什么人呢?就是创造飞机的人,就是驾驶飞机跌死了的人。在从前发明飞机的时候,没有人知道用这个机器去飞,所以制造飞机的人又要做飞机师。

……

现在中国有了民权的思想,但是关于这种思想的机器,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完全,一般人民都不知道用他。我们先知先觉的人,便应该先来造好这种机器,做一个很便利的放水制,做一个很安全的接电钮,只要普通人一转手之劳便知道用他。然后才可以把这种思想做成事实。”

1912年近世各国最新之飞行机,冯如式(37)双帆机空际飞扬之雄势

图源:《东方杂志》第9卷第五期20-21页

今天,在冯如当年坠机处,广州天河区林和街花生寮社区,有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冯如身着飞行服,头戴飞行帽,傲然挺立,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冯如短暂似流星却又壮烈的一生,激励着许多航空爱好者和历史学家。为了纪念冯如试飞一百周年,美国加州奥克拉地区的华裔于2009年9月19日在莱尼学院(Laney College)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

由浙江省《钱江晚报》筹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家龙翔(1959-)创作的冯如青铜半身胸像在纪念活动上揭幕,被永久安置在莱尼学院。

加州莱尼学院冯如青铜半身胸像

图源:Rainoo from Tokyo, Japan – 冯如像,CC BY 2.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684429

莱尼学院校长、来自纽约唐人街的Mr.Frank Chong在演讲中高度评价来自中国的飞杰出行家—-冯如。

“希望这座纪念碑对我们大家是一个象征,那就是: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当成就得以实现并受到尊重时,将激发更多的人们去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为了证实冯如在美国西岸首飞历史,加州奥克兰公共图书馆奥克兰历史研究室馆员史蒂夫·拉沃伊(Steve Lavoie)涉足橙县、洛杉矶和伯克利大学等图书馆,多方寻找有关冯如的史料,并进行极其细致的研究。奥克兰公共图书馆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故居,也拥有众多冯如事迹收藏。

史蒂夫·拉沃伊确信这一荣誉是冯如创造的,他在发言中提到:1909年9月21日在奥克兰-皮埃蒙特(Oakland-Piedmont)上空的飞行确实是第一次。由于种族歧视的原因,冯如的壮举被美国航空人士完全忽视了。【15】

前空军部长托马斯·C·里德(Thomas C. Reed),飞机发明家怀特兄弟的曾孙辛迪·爱德华兹(Cindi Edwards),阿米莉亚民用航空巡逻中队成员和许多其他嘉宾们参加了这次隆重的典礼。

美国作家、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近年出版了一本新书《China Airborne》(中译《中国航空》),从美国人的角度,详述了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早期航空业筚路蓝缕的过程。在这本书中,法洛斯特别提到了几位中国航空业的先驱与美国曾经有过的密切关系,他们都在美国生活并学习航空技术,冯如便是其中之一。【16】

一个曾经居住在万里之遥的中国青年,怀揣着一代人的梦想远渡美国,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聪明才智,无惧无畏飞上蓝天,创造出足以享誉世界的奇迹。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毅然返身回国,投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之中。

冯如,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智慧和能力。他是华夏年轻一代的楷模,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们应永远纪念这位彪炳中国航空史的伟大人物。

Title: Historical Records of Chinese Americans | Aiming for the Sky – Dream of Chinese Aviators in the US

Abstract

On December 17, 1903, after over one thousand failed attempts, the “Wright Flyer 1”finally flew into the sky and started the era of world aviation. The success of the Wright Brothers attracted many aviation enthusiasts all over the world. Among those aviation pioneers, several Chinese in US also dreamed of flying into the sky. Feng Ru (aka Fung Joe Guey) was the first one who made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viation history.  

索引

【1】“Glenn H. Curtiss”

https://www.centennialofflight.net/essay/Explorers_Record_Setters_and_Daredevils/Curtiss/EX3.htm

【2】“中国飞行家冯如行状?《东方杂志》内外时报第9卷第五号20-21页

【3】“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365/2009-08/24/content_18387434.htm

【4】维基百科“冯如”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AF%E5%A6%82

【5】“I’ll finish my Airship, then I’ll Show China” 《The San Francisco Call》 May 23, 1909, page 6

【6】“He Will Fit the Wing to the Chinese Dragon”《The San Francisco Call》March 19, 1911, page 3

【7】《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第二节 中国人设计制造飞机,一、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上天。

【8】百度“冯如 (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F%E5%A6%82/162530

【9】“Mongolian May Make New Record in Aerial Flight”,《The San Francisco Call》 Tuesday, Sept. 21, 1909

【10】“The Father of Chinese Aviation” https://www.airspacemag.com/history-of-flight/the-father-of-chinese-aviation-7979767/

【11】“Oakland CA Chinatown Makes Aviation History”https://blog.sfgate.com/wwong/2009/09/18/oakland-ca-chinatown-makes-aviation-history/

【12】“Feng Ru: Conquering Pacific Skie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02194719/http://www.oaklandlibrary.org/PR/pr090309feng.htm

【13】“中国第一个造飞机的冯如” 摘自《冯如》黄庆昌著,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http://www.flyingtiger-cacw.com/gb_629.htm

【14】“张聚恩老师心目中的12位近代中国航空先驱”https://www.sohu.com/a/167473112_332162

【15】“Aiming for the sky” http://www.china.org.cn/living_in_china/news/2009-09/21/content_18566153.htm

【16】“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与美国的因缘”https://share.america.gov/zh-hans/fengru/

鸣谢:

非常感谢美国历史研究者李忠泽先生、黄倩女士提供大量历史老报刊及照片并参与此文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