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
引言
“朱沅芷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华裔美国艺术家,他的现代主义作品尤其引人注目,他为此受到赞赏。“
-Tom Wolf,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德学院艺术史教授
“我曾在中国师从朱老师学水彩画,学习了中国大师的技法后,我很自然地渴望结识西方艺术大师。 在流连忘返于博物馆和画廊之后,我很快就看到了他们的伟大成就和油画的无限可能性。
观察到两种文化艺术之间的异同后,我决心创造一种超越差异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哲学,来弥合差距。“ –朱沅芷
朱沅芷(Yun Gee,原名朱荣沅, 1906-1963)生于广东开平朱屋村,母亲务农,父亲朱广安(Quong On Gee)在旧金山开杂货店。朱沅芷有两个哥哥荣秩、荣章和一个妹妹瑞兰。少年朱沅芷师从“岭南画派” 的高剑父、高奇峰两兄弟为师习画。
1921年,15岁的朱沅芷离别母亲远渡重洋赴旧金山与父亲团聚。 “排华法” 的年代,美国禁止华人,特别是中国妇女入境,父亲只好借助 “纸儿子” 办儿子来美国。
来到加州后,朱沅芷就读于加州美术学院(California School of Fine Arts),从师奥德菲尔德( Otis William Oldfield, 1890-1969)。这位大师把把这名广东新学生引入了法国的同步主义(Synchromism)艺术运动(一种将色彩和声音类比的艺术流派)。1926年,这位20岁的艺术学生在旧金山举行了首场个展,创办了现代画廊(Modern Gallery)。同年,“中国革命艺术家俱乐部” (Chinese Revolutionary Artists’ Club) 成立,地址是在旧金山唐人街150 Wetmore Place。
奥德菲尔德解释这个俱乐部的目标为:把现代油画技巧与中国绘画相融合。朱沅芷是俱乐部最著名的成员,他把绘画技法和色彩理论传授给中国画家学子们。【1】
排华恶法束缚 画笔跨洋望母
同年,20岁的朱沅芷在旧金山创作了这首诗配画,倾诉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令我牵肠挂肚的母亲,留在汪洋的另外一边,我是她的一部分,她是我的一切。啊,上苍 ,我还能说什么?我靠她的恩爱和温暖长大,可如今天各一方。家乡夜深寂静,妈妈念我,此时这里艳阳高照,我心沉重。啊,妈妈我能自由飞翔吗?我梦想我能把你带到身边,画布上我画出妈妈朝门外张望,小推车在山路行进,飞机在翱翔,,轮船劈涛斩浪,我还能再见到妈妈吗?”
图3 “ 我的母亲在哪里” 图源:https://yungee.com/
画中朱沅芷泪流满面,远处是家乡的母亲劳作,背后是院子里的树,家中大门,母亲面向一艘轮船,那是朱沅芷别离母亲的场面:飞翔的海鸥,轮船劈风斩浪。
这张照片摄于1926年, “ 我的母亲在哪里” 就是该年所作。
图4:朱沅芷户外写生 图源:https://yungee.com/
法国穆拉特公主鼓励他去巴黎(1927-1930)
1926年法国穆拉特王子夫妇来美国讲学时,穆拉特王妃 (Princess Achille Murat)参观了朱沅芷画室后便鼓励眼前这位年轻画家去巴黎。
穆拉特王妃为结识朱沅芷写下这样诗句:
“在太平洋之滨,在东西方交汇的旧金山,我结识了沅芷。
这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的微妙才华在宝塔和石膏天空之间展现出来。
他大胆的用色和亚洲灵魂的古老梦想令人惊叹和着迷,
并通过一种非常现代的画笔强烈地表达出来。
巴黎将会欣赏他的想象力、他诗人的感性、他惊人的心理素质
以及他作品中令人激动的真诚。“
图5。 朱沅芷在巴黎
图6。 朱沅芷作“梦中的我“
图 7. 朱沅芷画的穆拉特王妃 图源:https://yungee.com/
从1927年到1930在巴黎的三年间,朱沅芷认识了当时欧洲文化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对象征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9年,他的作品就进入独立沙龙(Salon des Indépendants)。他也曾在巴黎声名卓著的博翰珍画廊(Galerie Bernheim-Jeune)举行个人画展。
巴黎深造期间,朱沅芷收获了一段巨大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经历大萧条,《工业之轮在纽约》
1930年朱沅芷从巴黎深造归来搬到艺术家云集的纽约。【1】
1929年胡佛总统无力挽救美国经济的直线衰落。1935年,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推出挽救美国经济的 “新政” ,其中包括为帮助艺术工作者的 “艺术促进会”赞助计划。【2】朱沅芷从这个计划中得到资助来维持生计。
193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 (MOMA)搬迁入曼哈顿53街时,策划了一个新址开幕展 “美国画家和摄影家作品” 。这是个命题展: “战后的世界” 。朱沅芷选择鲁克林大桥和曼哈顿的摩天大楼这些纽约市最经典的景观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
这幅画的标题是:《工业之轮在纽约》(Wheels: Industrial New York)【3】
图8 :《工业之轮在纽约》图源:Li-lan
朱沅芷采用了垂直全景构图,展现的是美国的城市景象。画面色彩丰富,元素复杂,构图布局十分和谐。他通过大城市、工业社会与机械文明的各类元素的叠合,呈现出美国一战之后高速发展的现代气象。画面上的暖黄色调,表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纽约。
作为现代派画家,朱沅芷的画风中有明显的法国超现实主义和达达画派的痕迹。
唐人街为中国灾民募捐作画
1931 年,当中国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水威胁时,朱沅芷画了一幅 17 英尺长的壁画,为洪水灾民捐款。 这幅壁画现已丢失,当时壁画地点是唐人街中心干道莫特街(Mott)一所公立学校的外墙上。 朱沅芷画了一幅长长的卷轴般的洪水景象,浅浅的空间前漂浮着穿着汉服的人物。 1931年10月5日的《水牛城新闻》(The Buffalo News)刊登了一幅照片展示他的这幅壁画:
揭露日本征服亚洲的野心
1932年,《田中奏折,日本帝国梦》在纽约第一次展出。画面下方是田中跪在天皇,赤裸的皇后和一名佛教僧人,面前铺开的是《田中奏折》上写着“中国政策”。田中左手指着上方画面: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他们已经被日本武士包围,屠刀上沾满鲜血。
历史背景是:1927年7月25日,一份被称为《田中奏折》文件被披露,
据称这是日本首相田中向裕仁天皇提交的侵略计划。主要是侵略中国的方针政策。奏折提出日本的“新大陆政策”的总战略是:“欲征服支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获取中国的资源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大和民族在亚洲大陆显露身手,掌握满蒙的权利则为首要关键。”尽管该文件被否认,但是日本后来的侵略计划与该文件内容高度吻合。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朱沅芷为中国报纸制作了政治漫画。 在其中一幅作品中,一名日本士兵站在一片尸体旁,这与国芳(同时代在纽约的日裔画家–作者注)在他的一些二战画作中使用的图像相同。朱沅芷其它几幅画作也是受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激发而作,其中一幅在左翼约翰里德俱乐部展出,该俱乐部部分由石垣岛创立。
重返巴黎
1930年朱沅芷从巴黎搬到纽约,他在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和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自己作品,但他却发现自己所面临的种族歧视令人无法忍受。于是1937年至1939年朱沅芷再次巴黎作画。
这是两幅朱沅芷在巴黎期间的画作:
然而当二战的战火烧到法国后,朱沅芷只好返回纽约画廊。
纽约结婚生女
三年后的1942年,46岁的朱沅芷迎娶了比自己小13岁的美国姑娘海伦(Helen Charlotte Wimmer)【3】 。因为讨厌继母,15岁的海伦从新泽西搬到纽约读高中,在曼哈顿格林威治村的画廊结识了朱沅芷,7年后这对恋人成婚。1943年他们的女儿朱礼银呱呱坠地。然而女儿出生后仅仅2年,这对夫妻开始分居随后离婚。离婚后,朱沅芷的艺术作品转为巴黎和中国影响的抽象的表现主义风格。
1944年, 朱沅芷写了一篇关于他在法国的岁月的文章,名为《东西方在巴黎相遇》【4】
哥伦比亚大学巴德学院艺术史物教授Tom Wolf 这样介绍1940年代朱沅芷定居纽约后的活动:
“三年后,他搬到纽约,试图赚钱养活他的新法国妻子。 在那里,他立即开始在画廊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他的作品,并积极参与亲华示威活动。 朱沅芷住在波西米亚风格的格林威治村,他和附近的唐人街有来往,朱沅芷为中国剧院的演员画画,在大学安置所等地方表演中国音乐。”
不仅婚姻失败,朱沅芷的画作也并没有引起关注。贫困中的天才画家在曼哈顿51号东50街的家中离开人世,终年56岁。
朱沅芷去世67年后,女儿朱礼银的回忆
1956年,年近半百的单身父亲带着7岁女儿朱礼银一起画下了这副画:
2020年的一天,朱沅芷去世67年后,也就是这幅画完成的60年后的一天,女儿朱礼银在纽约曼哈顿写下这样的回忆:
“父亲的画室在曼哈顿东十街, 周末我每次去看他的时候,他那只八哥会模仿我父亲的口音和我打招呼。鸟笼门口是个小梯子,打开笼子门后它们就可以跳到地板上并在屋里四处漫步。
我大多数周末都会去看我父亲。,父母分居时我才两岁,然后又离婚了。 父亲的各种鸟类是他挚爱的朋友,它们可以在他的工作室里跳来跳去,走来走去,飞来飞去。 他甚至会带着一只八哥去华盛顿广场公园散步,八哥一条腿上挂着一条小链子。 他喜爱他的鸟儿。“
他的画室很安静,只有他的那些鸟儿在叽叽喳喳或说话。 有时我害怕它们,所以我会坐在他五层楼的窗边的椅子上,通常读书,试图让自己尽可能小以暗示鸟类。 我从来没有养成他对八哥说话的习惯。 当我在那里时,我父亲会为客户绘画或修复一幅画。 这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做的额外工作,因为他非常非常贫穷,每一分钱都很重要。
看到他我总是很难过。 我还是个小孩子,他生活很艰难,我被触动了。尽管他作为一个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给我煮鸡爪汤,带我去中央公园划船,或者带我去布朗克斯动物园。 那些时候我很开心。
我过去和现在都和他一样喜欢动物。 我去夏令营时,父亲会给我写信。 尽管时间过去了很久,我仍然记得他的信,告诉我应该如何热爱和欣赏周围的自然,乡村的动物和鸟类。 我父亲的话至今仍萦绕在我心头,也让我对他和他美丽的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5】
朱礼银(Li-Lan)出生于纽约,和父亲一样也是位画家。她在绘画中寻找自我,中美文化的融合形成一种无视国界的现代派风格。在朱沅芷去世61年后的2017年,台北市耿画廊举办了题为 “无界之境”的朱沅芷、朱礼银父女双人画展。
朱礼银剪辑合成她和父亲的作品和照片,倾述父亲对她艺术人生的影响:
朱沅芷没有被遗忘
美国现代艺术家朱沅芷是二十世纪先锋派的领军人物之一。
朱沅芷的前卫艺术风格和自己命名为“钻石主义”的绘画理论,直到他离世几十年后才受到逐步关注和研究。2007年,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在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划了 “美国艺术三百年” 大型巡回展,作为美籍华人现代派艺术家的先驱,朱沅芷被重点介绍。
国际顶级艺术品拍卖行苏富比这样介绍他:美籍华裔艺术家朱沅芷是二十世纪先锋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曾于旧金山、巴黎和纽约市等地工作,并将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和共色主义等多种当代艺术的创作风潮,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元素,形成独一无二的现代绘画风格。他以现代的风格诠释中国绘画,又致力拓宽中国绘画的界限,希望使中国画变得更普及,更容易欣赏。
参考资料
- https://yungee.com/east-and-west-meet-in-paris-by-yun-gee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deral_Art_Project
- https://en.thevalue.com/articles/sothebys-hong-kong-2017-autumn-sales-modern-contemporary-painting-yun-gee-new-york-moma?fbclid=IwAR2DEpEp_VZ75FnobhFaZ3D3dmnleTNYhdD8c3tENplLbDql7aRHqbxT6dM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len_Gee_(curator)
5. https://yungee.com/east-and-west-meet-in-paris-by-yun-gee 6. https://li-lan.com/my-father-and-nature-by-li-lan
Title in English and Summary:
Yun Gee, an American Modern Art Painter and Daughter Li-lan
Yun Gee (1906–1963) was an American artist of Modern Art. Born in Guangdong China , he had to enter America as a “Paper Son”.
Yun Gee was trained in China and San Francisco. He painted in Paris and New York City , and wa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daring avant-garde painters during 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