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史记 | 志在飞行:飞行是一生的热爱

李安 (作者、历史研究者)

引言

美籍华裔飞行家陈文宽先生被誉为“中国近代航空史传奇”,他用长达110年的人生经历,见证了二十世纪世界航空史的发展。在中国航空业萌芽阶段,20岁的他从美国来到中美合资“中国航空公司”,从担任飞行员兼维护技工开始,到他筹资创办中国第一家由华人自营的“复兴航空公司”,完成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几十年间他飞遍中国、东南亚,亲眼目睹整个民航事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年代的演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故事。

“纸儿子”飘洋过海到美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中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结束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多年来,海外华侨慷慨解囊积极支持孙中山为推翻封建王朝而努力,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唐人街的华人无不欢欣鼓舞地迎接新时代的来临。

1912年,早年移居美国的陈国栋从巴尔的摩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广东台山,劳苦多年的他很想把自己在中国的孩子们带到美国去。然而,1882年,横跨美洲大陆的第一条铁路—太平洋铁路完工后,由议员Horace F. Page提出,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于1882年5月6日签署了一项在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限制特定种族移民的《排华法案》,“禁止所有中国出生的华人进入美国”,并成为《美国法典》的一部分。

为了家庭团聚,铁路完工后留在美国的华人开始利用各种方法钻法律漏洞,“纸儿子”(Paper Son)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华工迫不得已采用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已取得美籍公民的华人回乡探亲重返美国之际,到移民局登记在逗留中国期间结婚生子,在官方资料上留下纪录,以后可以“合法地”将一个未成年孩子带进美国【1】

陈文宽,美国资料上显示的名字“Chin, Moon Fun”,那是父亲1913年探亲返美后在移民局为他注册的。而真正的陈文宽却在几个月之后,于1914年4月13日出生在广东台山县。终其一生,他的官方年龄比实际年纪大一岁【1】

六岁那年,陈文宽在家乡进入传统私塾读书,每天随先生背诵“人之初,性本善”…… 觉得很枯燥,没有任何意义。而他喜欢的是放学后和小伙伴一同去爬学校前的大榕树,或者到学校后面的小河游泳。从小展现出的领导才干,使他周围总有一群孩子。

1923年秋季,陈文宽快十岁了,盼望已久的父亲终于回家。第二年开春,他们整理行囊准备启程到美国。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与亲人们相聚?前程又有什么在等待他?对一个幼童而言都是未知数。

挥泪告别母亲与兄姐,他与父亲登上了前往美国的渡轮,开启前往美国东岸巴尔的摩的漫长旅程。

由香港到西雅图这段旅程,他们搭乘的美国道勒轮船公司的客轮,途经上海,神户,东京,横越太平洋,整个航程一个月左右。为了省钱,陈国栋买的是三等舱,其实是一个大统舱,一排一排上下两层的床位,还不允许到甲板上去。兴奋的心情和着对未来的向往,他对眼前的这些困难不足为意。

 1924年4月下旬,轮船终于抵达西雅图,拥有美国护照的陈国栋在下船之前将陈文宽托付给一位同乡,他有美国护照,而儿子陈文宽需要待在移民局,接受移民官的询问。

在移民局的第二天早上,陈文宽生平第一次在西雅图港湾里看到水上漂着一艘与众不同的“小船”。突然,那“小船”头部的风车飞快转动起来,发出尖锐的噪音,开始在海面缓缓前进……后来越来越快……抬起头离开水面飞了起来,渐渐远去。

此刻,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个来自太平洋对岸的小男孩,正瞪大惊奇的眼睛望着那艘漂浮在空中的“小船”,更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成为坐在驾驶舱里的资深飞行员。

后来几天,陈文宽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等待天亮,爬上那扇面朝大海的窗台,瞪着好奇的眼睛,探寻停泊在港湾的那艘“小船”,从西雅图的港湾飞上蓝天。

这架会飞的“小船”,在陈文宽年幼的心里种下了对飞行的热爱,成为他毕生为之努力的萌芽。

不知不觉几天过去,轮到陈文宽“过堂”了,按照父亲事前的嘱咐“绝对不能提自己在中国还有哥哥和姐姐!”陈文宽的回答也没有出乎意料,他被允许进入美国了!

在西雅图停留一周后,他们搭火车前往巴尔的摩,开始了横跨美洲大陆三千多英里的漫长旅途。每天,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对于从来没有离开广东台山的孩子而言,心里的撞击之大可想而知。他趴在窗口望着飞逝而过的广阔天地,高楼、平原、激流、峡谷,心里的兴奋无可形容!

大萧条年代放弃工作学飞行

抵达美国历史悠久的海港城市巴尔的摩后,陈文宽随着父亲住在Walbrook区North Ave街尾一家洗衣店二楼,父亲在楼下洗衣店打工,而他则被送到附近一间公立小学就读。【1】

刚入学时,完全不懂ABC,只能先上一年级,和一群六、七岁的小孩一起学习英文。半年后的1924年圣诞节,他的英文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父亲顶下巴尔的摩西区一间洗衣店,他们的家搬到了西区豪尔街(Howard St)上一间独门独院的房子,陈文宽转入第48小学四年级。【1】

长大后,他不愿意像他父亲和大多数华侨那样,庸庸碌碌地在中国餐馆或洗衣店打工过日子。1928年,初中毕业后,陈文宽怀着对机械的兴趣,进入了男童职业学校(Boys Vocational School)就读,学习汽车修护。

那时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过20年光景,整个航空界却以倍数成长。令人鼓舞的是,华裔后代中相继出现了不少航空先驱,冯如,谭根,林福元……

深邃的蓝天让少年陈文宽着迷,每当看见凌空而过的飞机,他总是充满好奇地驻足观望。为什么飞机能像鸟儿那样飞翔在天空掉不下来?驱动飞机快速前行的动力又是什么?

1929年秋天,职业学校毕业之际,美国股市大崩盘,社会各界一片萧条,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之下,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陈文宽在巴尔的摩市政府卫生局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卡车技工的工作。

三十年代初期,林白(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1902/2/4—1974/8/26)飞越大西洋激起了前所未有的航空热潮,当时最大的飞机公司Curtiss Wright Aircraft Corp.在全国各地设立飞行学校及技工学校,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有一天,陈文宽在候车亭见到这份广告,对飞行的热爱促使他更想当一名飞机技工,若能学习飞行就更理想了。

可父亲不同意,在他看来:学习飞行这个想法是冒险,不是华人后代所能干的职业。

儿子只能退而求其次之,告诉父亲让他转学飞机维修也行。这回陈国栋没有拒绝,说不定他也看到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潜力,不忍心让爱子失望。第二天,陈文宽就去航空学校报名了。

可是,心里对飞行的热望依然不可熄灭。

没有办法说服父亲,便请出在巴尔的摩经营洗衣店的表哥去做父亲的工作。

“如果那孩子不想活,你留着他也没用,让他摔死倒也干脆!”表哥居然用这样的玩笑劝他的父亲。

陈文宽也想方设法和父亲聊聊飞行构造和飞行方面的事,似乎觉得父亲对他学习飞行的意愿有些松动了……

又过了几周,父亲终于松口让他到Curtiss Wright Aircraft Corp.学习,并给了他一笔钱作为学费。二十美金/小时的教练费,是当时一位华裔父亲所能付得起的最高价格了。

虽然,飞行是许多年轻人的向往,但像陈文宽那样下决心学飞行的人并不多。1932年,在他开始学飞之际,是学校里唯一的华裔,校长Major Tipper及教官Dean很喜欢这个对飞行充满热情的年轻人。陈文宽很快在教官带飞4个小时后放了单飞,刚满10小时去参加考试,轻松取得私人飞行执照。

可他并没有满足对飞行的追求,陈文宽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商用飞行执照,这需要累计200小时飞行时间才允许参加考试。他必须继续飞行课,以此增加飞行经验……

最终考试通过那天,教练跨出机舱时对这个年轻人说了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The sky is yours now, go enjoy it!”

1932年的8月23日,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想当飞行员,到中国去

虽然,陈文宽很快取得商业飞行驾驶员的资格证书,也加入了美国籍,可是三十年代的美国,仍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亚洲人想找份飞行员的工作,比登天还难!

“中国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 CNAC)成立之初,为了资金的流转,1933年,Curtiss Wright将“中国航空公司”的全部股权出让给正在全球扩展海外业务的泛美航空公司(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泛美航空公司除了原有的航空邮件业务之外,计划进入客运及货运新市场,这就需要购买更多的飞机并增加机组成员。

那年,20岁的陈文宽从亲戚处得知这个消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为美国泛美航空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中国航空公司”一名副驾驶兼飞机维护技工。

没有听说任何外籍机长还让兼职担任机修工,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外驾驶员住的旅馆大相庭径。这让从美国归来的陈文宽很不痛快:在美国都没有遇到这样的歧视,到了自己的国家却被当成二等公民了。【1】

尽管如此,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中航”上海-北京航线上身兼二职,既当飞机驾驶员,又是飞机维护技工,不但熟悉了各种客机和运输机的维护,也掌握了飞行操控,如斯丁森(Stinson),道格拉斯海豚(Douglas Dolphin)、西科斯基 S-38(Sikorsky S-38),DC-2,DC-3(C-47)及一些水上飞机。

1936年,陈文宽正式成为“中航”第三位华人正驾驶。

Joy Thom, Moon Chin, and Donald Wong in front of a Stinson, middle 1930s (Courtice by Donald’s daughter) https://gregcrouch.com/2011/three-great-pilots

这是“中航”(CNAC)首批三名美籍华裔飞行员合影:来自芝加哥的 Donald Wong(黄官悦)、洛杉矶的Joy Thom(谭欢在)和巴尔的摩的 Moon Chin (陈文宽)。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但三人的薪水只有白人同行的三分之一,而工作和责任却完全相同。他们三人都在繁忙的工作和艰难卓绝的战争中战胜了所面临的逆境。

中航的正驾驶,至1937年初才有四名中国人,且全为美籍华人,按升任正驾驶的时序为:黄官悦、谭欢在(谭宽在,1940年牺牲)、陈文宽、陈鸿恩;至1942年新增的中国机长有:梁广尧、陈文惠、陈齐发、陆铭、黄天觉。【2】

中国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

那时候的飞机没有导航设备,没有自旋翼机,没有定向陀螺仪。他靠自学掌握了所谓的“一、二、三原则”,即:只需看三个仪表:空气速度、爬升指示器、坡度和转弯,就可以保持空速、爬升、倾斜和转弯,偶尔看看指南针,就知道要去的方向。

“中国航空公司”的生意由那时起开始蒸蒸日上。公司也增雇了许多地勤人员来配合业务的增长,对陈文宽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在不飞行的时候,不必再到维修部门去充当维修技工了。

成为机长以后,他每天驾驶着“斯丁森”(Stinson)水上飞机往返于成都和重庆。早上从成都飞重庆,再飞往汉口。第二天由汉口飞机载客回到成都。  

1937年6月,他被派驻上海,和新婚妻子蒋有芬终于回家了。过去的一年里,陈文宽连续飞成都至重庆航线,没有请过一天假,满心以为就此可以转换飞上海与北平间的航线。

未料,1937年7月29日,卢沟桥事变21天后,日军猛烈轰炸天津,切断了与外界的任何联系,使之成为一座孤城。与此同时,北平沦陷,中国军队撤出北平。

平津战事虽紧,日军也在逐渐增加上海驻军数量,“不夜城”上海依然歌舞升平。陈文宽回到上海后,与夫人在龙华机场附近找房子,预备过上安定的生活,并没有预想到“大战正在眼前”。

没过多久,“淞沪战役”开打了,“中航”员工接到命令紧急撤离……

大家这才惊觉“战争已经开始了!”

他只能带着乘客们飞仰光、河内、桂林、香港、印度之那一些日军魔爪尚未触及的城市,早上醒来常常恍惚自己身处何地?

不过,因为喜欢这项工作,飞行中的危险全然不顾了。

死亡航线上的传奇飞行员

1942年4月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中航”机长陈文宽日夜兼程从内地往返印度运送物资。他虽不属于中华民国空军,还是个美国华裔,却冒险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执行诸多任务,以高超的飞行技术及爱国情操,屡屡写下战火中的传奇。

将杜立特中校从中国送往印度的历险可说是陈文宽飞行生涯中最为传奇的一次。

2004年2月至3月,加州口述历史协会Mauree Jane Perry 女士采访91岁高龄的陈文宽先生,他对六十多年前带杜立特中校和几位美国空军飞离中国那段惊险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1942 年 4 月某一天,我定期从重庆飞昆明,不知什么原因,起飞时间被推迟。我看到美国大使和其他几个在附近徘徊。接着,这群人过来在飞机前道别。因我是飞行员,坐在驾驶舱,看不清他们是谁。一些人从入口处上飞机后,其他就离开了。我们的飞机接到起飞令,我启动引擎,飞往昆明。

离昆明不到一小时,收到警报说那里正遭遇空袭。我们只得在山里找到一条简陋的飞机跑道降落。所有的人迅速离开机舱,藏在附近的一条沟里。我们四名机组人员,还有八到十名乘客,杜立特便是其中之一。我下飞机后,他来到我旁边,我看到他的名字“杜立特”,还注意到他的衣服很脏。当他在沟渠里向我走来时,我说我记得他1933年在上海的飞行表演。

重新获得飞行许可后,我让所有乘客都上了飞机,但他没有上飞机,站在翼尖附近跟我说话:你要往哪个方向起飞?这个机场不平坦,是上坡,我们停在山下。我告诉他我要顺风起飞。通常飞机都是逆风起飞的。他说:好的。如果你要逆风起飞,那我就待在这里。(笑)然后,看到沟渠的竹竿上有几条电话线。他问:那些怎么办?我说:哎呀,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就把电线带走。(笑)他这才上了飞机。

当我们降落在昆明机场时,陈纳德将军正等着我们。他们互相敬礼,然后开车离开。到了再飞的时候,那些美军上了飞机。我们本该去加尔各答,他就是这么想的。但我接到指示去缅甸北部密支那,要我们去接中航无线电操作员、连队人员和设备,这是他们在密支那的最后一天了。【3】

飞机从昆明起飞,直指密支那……经验老道的杜立特立刻发现航向不对,紧张地发问:“怎么不飞加尔各答?”

陈文宽赶忙解释说密支那已经快完蛋了,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紧急撤离缅甸当地航空公司员工。当然,他再三保证机上的美国人不会被日本人俘虏。

杜立特中校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但始终保持着警惕。

陈文宽知道杜立特是个飞行员,三十年代他为推销柯蒂斯-莱特公司的Hawk II(霍克二)战斗机,到中国举行飞行表演。陈文宽当时兼任飞机技工的工作,被派去担任组装Hawk II的任务。

不知中校是否还记得当年飞行表演现场,有一个叫陈文宽的华裔机械师?

不过,那段时间陈文宽忙于飞行任务,对几天前惊天动地的东京轰炸一无所知。

他们的飞机到了密支那(Myitkyina)机场,发现等待运送的“中航”员工已搭乘另外一架飞机撤离了,仅剩一群焦急等待逃离、不愿接受日本统治的缅甸难民,他们的人数之多远远超出了DC-3的承载量……

以人性为重的陈文宽没有犹豫,全然不顾日军已经兵临城下,当即决定让这些人登机,免遭日寇屠戮。

为了不让飞机超重,陈文宽和几个美国军人跳下飞机,帮着把这些缅甸难民宛如沙丁鱼罐头一般塞进机舱,杜立德令大家丢下行李以容纳更多的人。

日军先头部队的枪声已经响起,远远出现在机场的跑道尽头!

舱门终于被关闭上了!

这才发现,机舱内挤得满满当当,机长根本无法走进驾驶舱,只能从人堆上爬进去……凭借对DC-3性能的了解,陈文宽以高超的技能,轰然发动引擎,勇敢地拔起机头,迅速飞离危险迫在眼前的密支那。

这是1942年密支那沦陷前最后一架飞机!

两小时后,终于抵达加尔各答机场,DC-3从天而降,重重地砸在跑道上,安全停稳后,心惊胆战的乘客们依次走下飞机。这才发现,DC-3的额定载人数是28位,密支那起飞后不仅客舱里装进72人。行李舱里还躲着6个,总共78个!

创造了DC-3历史最高的超载记录!

杜立特看到机长陈文宽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还能驾机自如,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他是个天才。  

后来,陈文宽从报纸上得知:那天他运送的杜立特中校,带领16架B-25机群空袭日本,辗转回到美国之后,被当作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获得空前报道。

美国空军博物馆杜立特塑像

天哪!如果这架飞机被日本人捕获,敢于轰炸皇居的杜立特,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 16 特遣部队 (Task Force 16) 是美国海军最著名的特遣部队之一,也是太平洋战争中许多最重要战役的主要参与者。亲自指挥这场袭击的海军将领威廉·哈尔西中将(Vice Admiral William Halsey Jr.)兴奋地写信夸奖杜立特中校“I do not know of any more gallant deed in history than that performed by your squadron…You have made history.”【2】

如今,美国几乎所有大小航空博物馆都展出“杜立特轰炸”,纪念碑和杜立特的塑像林林总总。

然而,关于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于人类的摧残,长久以来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道和广泛认知。

哈佛大学尼曼研究员James M. Scott是2016 年入围普利策奖《目标东京》(Target Tokyo: Jimmy Doolittle and the Raid That Avenged Pearl Harbor)的作者,这本书是基于来自四大洲档案馆的数十条从未公开的记录以及对幸存者的新采访,是二战史上最高级别的作品。他在这本书中戏剧性地描述了美国最著名且最具争议的军事战役之一:“杜立特轰炸”,同时指出:

受害最深的是中国人,他们是日军报复性战争的受害者,约有 25 万人丧生,许多家庭被淹死在井中,整个城镇被烧毁,社区被细菌战摧毁。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冒险故事,也是对美国最大胆军事行动之一的关键性重新审视。

2020年10月,陈文宽与中航(CNAC)家属们团聚。前排中间坐着陈文宽,他身后为此文作者。(加州陈文宽家中)

被誉为“航空教父”的陈文宽先生见证了历史的大动荡。他虽不是军人,却有军人的气节。他冒险犯难、出生入死,完成许多众人认为不可能的任务。

1937年抗战爆发后,很多地区相继沦陷。民航飞行员的陈文宽常常被指派去飞“最后营救”性质的航班。

1938年10月,武汉的战局急转直下,陈文宽冒着炮火执飞重庆到武汉的往返航班,10月25日,他的飞机搭载了16名在王家墩机场埋设地雷的工兵,这是飞离武汉的最后一个航班,几个小时之后,武汉全境就陷落。

1941年,日军进逼香港,也是他坚守到最后一刻,以载运量仅14人的DC-2客机,载运27人成功起飞逃离烽火,27名乘客中有多位国军将领。

1942年7月21日,为突破日军防线,由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毛邦初领队,“中航”机长陈文宽、副驾驶潘国定和报务员华祝三人机组,调研中国莎车至印度白沙瓦航线的可行性。他们从重庆出发,经兰州、迪化、伊犁、莎车、新德里、卡拉奇至白沙瓦,然后满载货物从白沙瓦按专程航线模拟试航成功直达莎车,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往返飞行6600公里,历时近半月,完成了探索驼峰新航线的壮举,也是人类首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之壮举。

艰难的滇缅公路在抗战关键时刻被切断后,中国只能依靠驼峰航线来获取国际上的物资支援。机长陈文宽在印度与中国交界的“驼峰航线”上空运载大量物资和人员,为对日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航空公司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提供了一线希望,我们民族对中国航空公司的感激永远难以言表。” —— 中华民国航委会主任宋美

陈文宽先后担任中国航空公司机航组副主任、中央航空运输公司机航组主任等职。积极自愿参加频繁的军事救援任务,挽救了许多美国军事人员的生命。他还运送了许多美国海军人员往返于戈壁沙漠,美国海军在那里有一个气象站。【4】此外,他还多次驾驶过行政专机载送中华民国政要蒋介石、蒋经国、孙科、戴笠、宋子文等人。

“中航”因其在抗战中上述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中国政府和军方多次嘉奖,其中最高的奖项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44年对“中航”“自承办中印线军运以来全体员工均能努力合作,成绩斐然,呈准国民政府给予陆海空军褒状”。

中国近代航空史传奇人物陈文宽

https://www.flyingtigershistoricalorganization.com/captain-moon-fun-chin-honorary-member.html

1951年,陈文宽与戴安国、蔡克非等人集资,凭借其丰富的民航经验,在台湾共同创办第一家民营复兴航空公司 (Foshing Airlines),他们在美国购买水陆两用螺旋桨飞机,提供台北、高雄、花莲及台东的航空客货邮运,以及金门、马祖的不定期包机,另外还有一些货运业务。【5】

陈文宽生前广获肯定,最非凡的英勇救援行动发生在战后 1954 年,当时他已经是“复兴航空公司”董事长,当时美国空军 C-119 失事,机组人员在台湾东北部海域波涛汹涌的海上跳伞。当时已有两架美国空军水陆两栖飞机在现场,但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不敢冒险执行救援。陈文宽得知消息后,亲自驾驶 PBY Catalina水上飞机;迅速找到受难机组人员,将飞机降落在湍急的海水中,救出所有六名美军。为了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救援工作中的英勇行为和功绩,1955年在圆山饭店荣获美国政府颁发的“优等功勋章”。

为了表彰“中航”(CNAC)对二战的贡献以及他们在中缅印战区成功融入“美国空运队”(ATC)行动,前“中航”美国机组人员于1993年被授予退伍军人身份,并获得所有应有的奖项和勋章,包括胜利奖章、航空奖章和杰出飞行十字勋章。这是“中航”员工们以老兵身份赢得“驼峰”飞行员的最高荣誉。【6】

2014年,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授予陈文宽三等景星勋章,表彰他对航空及观光事业的贡献。

Great Captain Moon Fun Chin

机长陈文宽成为美国军方授予勋章最多的民用飞行员之一:

  • 杰出飞行十字勋章:表彰在空中飞行中英勇或非凡成就而授予的军事勋章。
  • 亚太战役勋章(银星勋章):军事服役勋章,表彰在二战期间对美国亚太战役的参与和贡献。
  • 航空勋章:表彰在美国空军服役,在空中飞行中英勇或功绩卓著而授予的军事勋章。
  • 总统单位嘉奖:授予他作为军事单位的一员,在面对武装敌人时表现出功绩或英雄行为的勋章。

(左):杰出飞行十字勋章,为表彰在飞行中英勇及非凡成就而授予的军事勋章。

(右):航空勋章是授予在美国空军服役期间,飞行中英勇或功绩卓著授予的军事勋章。

2020年,陈文宽107岁时,美国华人公民联盟、美国二战华裔老兵表彰项目、国会金质奖章颁发仪式,美国海军退役少将Jonathan Yuen向中国航空工业公司上尉、杰出华裔飞行员、驼峰飞行员陈文宽颁发国会金质奖章(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该勋章与总统自由勋章并列为美国最高的平民荣誉,颁发给了一位不是军人,却为美国军队做出极大贡献的华裔飞行员。

杰出华裔飞行员、驼峰飞行员陈文宽获得美国国会金质奖章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112960

如果陈文宽的父亲天上有灵,肯定会非常欣慰的。当初,他为儿子学习飞行的付出获得了回报。

2023年5月9日,陈文宽先生在加州希尔斯堡市(Hillsborough)家中平静去世。他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 110岁加26天的精彩人生!

他不止一次地说过:“飞行是一生的热爱”。

如同一部“航空活字典”,从陈文宽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整个世界航空史的发展。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