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倩 (Qian Huang)
编辑: 方强(Qiang Fang)
“我宁愿坐监狱也不让中国人入学!”-旧金山教育局委员会委员丹尼维奇,1884年
身为华人是丢脸的事吗?我们不都是上帝造的吗? 你们有什么权利就凭她是华人血统就把她拦在学校外面?-赵玛丽(Mary Tape), 1884年
“100年前,赫丽校长会挡在学校门口不让我进去。今天,我的职责是站在学校门口欢迎所有学生!” -旧金山泉水谷小学陈校长(Lonnie Chin),1997
这种禁止华人儿童入学的事并不是发生在南非,而是在美国的旧金山市。
一个融入美国的富裕家庭,美国出生的华人儿女
下面是1885前后旧金山一个中产华人家庭的照片:孩子们的父亲叫赵洽(Joseph Tape),母亲玛丽(Mary),中间的女孩叫梅蜜(Mamie)。
图一:赵洽一家
图二:赵玛丽
赵洽来自广东省新宁县浮石村,12岁移民美国.开始在旧金山附近一个叫斯特令(Sterling音译)的苏格兰移民家庭的农场里当帮工,长大后就为斯特令家农场开车去旧金山城里送牛奶。后来他买了自己的马车为华人移民搞运输并为华人移民当中间人。
玛丽来自上海,她在旧金山一家教会孤儿院里长大,从小说英语。1875年的春天,赵洽在送牛奶时认识了玛丽。他俩都在美国人家庭按美国生活习惯长大。异国他乡的茫茫人海里,两颗年轻的心从偶遇到相知,从相知到热恋,当年的11月16日这对恋人喜结连理。这对夫妇选择了在当地白人社区成家育子。赵洽和玛丽不仅英文流利,还都是基督徒。婚礼在一所教堂举行,有美国媒体描绘他们的言谈举止、着装和生活习惯都符合美国的社会风俗。[1]
1882年,排华怒潮席卷美国,美国政府立法禁止华工进入美国。那个年代,在美华人大多数是矿工、铁路工人、洗衣工、渔民或农民。他们无力娶妻也没有机会学英语。无疑,像赵洽夫妻这样的家庭算是当时经济上非常优越,文化上也是非常美国化的华人家庭了。
赵洽夫妇知道由于自己生于中国,不被公立学校接受。但是他们的孩子们不仅生在美国,而且由于在白人区长大,孩子们和白人孩子一起玩耍成长,语言毫无障碍。再者到了1884年的时候,赵洽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居住了18年,其中15年在旧金山市,并按规定缴纳税金,所以他们认为孩子们到当地公立学校读书应该没有问题。
1884年9月的一天早上,玛丽给8岁的女儿梅蜜(Mamie)精心打扮了一下:先套上一件花格背心裙,又在发辫上扎个蝴蝶结。年轻的妈妈拉着小姑娘来到“泉水谷小学”注册入学。学校位于旧金山市联合街,校舍是一栋木房子,只有一层。校长是位女士,名叫赫丽(Jennie Hurley)。当时的学校里都是白人,面对一位华人妈妈带着女儿入学,赫丽校长不知所措,于是她请示学监莫尔德(Andrew Jackson Moulder)。[2]
有色人种禁止踏进公校
图3:旧金山教育局学监莫尔德http://slideplayer.com/slide/6076034/
【这里缺乏流畅的过渡—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该学监及其态度】24年前的1860年,正是这个时年35岁的莫尔德学监推动制定了加州禁止有色人种孩子入学的法律。该法律第八条规定:“黑人,蒙古利亚人种和印第安人不许进入公校。。。”[2](蒙古人种就是黄种人。当时美国“蒙古人”与“中国人”是同义词。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之后,禁止使用历史上含有贬义的“蒙古人”和“东方人”来称呼中国人。)
在莫尔德学监的游说下,1860年州议会正式通过禁止黑人、蒙古种人(中国人在内)和印第安人进入公立学校学习的法案。如果哪个学校违反这个规定,招收有色人学生就会受到惩罚。
图4:该法律原文
种族隔离的教育法规的背景是:地区的教育经费是根据当地白人学龄儿童人数拨款。也就是说,尽管有色人种和白人一样纳税,加利福尼亚建立公共教育系统时根本就没把有色人种的孩子包括在内。
莫尔德一直坚称“拒绝,挫败,禁止非洲裔,中国人和印第安人进入白人学校上学”[3].莫尔德来自以前实行奴隶制度的美国南方。作为一个富有的律师,莫尔德始终活跃在加州政坛,特别是是活跃在当地的教育领域,那是他的专长。
毫无疑问,此时旧金山学监莫尔德拒绝了7岁的小梅蜜进“泉水谷小学”读书。
拿起法律抗击校园里的种族隔离
于是梅蜜的父母找到了当时的清朝驻旧金山领事馆求助。接待他们的是领事馆官员傅列秘(Frederick Bee)律师。
图5:清朝领事馆官员傅列秘律师 http://www.frederickbee.com(美华史记有专文介绍傅列秘律师)
听取了梅蜜的父母的陈述后,傅列秘立即提笔向旧金山市教育局提出了抗议。傅列秘律师在给旧金山市学监和加州学监的公函中指出:拒绝梅蜜的行为即违反了中美之间的现行条约,也违反了美国宪法,还违反了加州法律。傅列秘律师特别强调:梅蜜出生于美国。[4]
图6. 傅列秘给旧金山和加州教育局的抗议信
接到傅列秘律师的公函后,旧金山学区教育局委员会就是否接受梅蜜进入公立学校的问题召开会议进行讨论,随后进行了一场表决。
这场表决的结果是8:3。11位委员中有8位都支持校方拒绝梅蜜入学,只有3位委员认为公立学校应该接受小梅蜜。[4]
这11位教育局委员会之一的丹尼维奇(Isidor Danielwitz)甚至还说,他宁可坐监狱也不能接受华人孩子就读公立学校。另外一位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叫克利夫兰医生(Charles Cleveland),在过去20年里,早在排华运动风起云涌之前,他就一直坚持反对中国移民的立场,甚至就此观点写过文章。然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如果孩子在美国出生,无论种族都应该接受教育。可惜,赞同克利夫兰医生的看法的委员聊聊无几。
赫丽校长最后决定不接受小梅蜜入学。清朝领事馆抗议到旧金山市教育局也无济于事,旧金山市教育局仍然拒绝小梅蜜入学。莫尔德学监把事情汇报给他的上级,加州的学监威尔克(Welcker)。州一级的学监也不同意接受华人孩子入学。
谈到傅列秘律师的抗议,这位加州教育局学监威尔克的态度更是坚决。他对媒体说:“我怀疑联邦法院也没有权力来要求加州在这些华人的孩子教育上花钱。何况我们的宪法已经宣告:中国人的存在对加州的福祉是一种危险”
州学监威尔克所说的宪法就是1882年的《排华法案》。威尔克强硬的态度同时也揭示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既然《排华法案》正式吹响了歧视和排斥华人的进军号角,那么企业不许雇佣华人,学校不收华人的孩子,医院拒绝接收华人病人就如同雨水落到地面那般合情合理了。
加州媒体公开说:“大部分公民都不把他们这些劣等民族视为平等,他们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视他们为平等。”原文如图:
图7:劣等民族
当时媒体对中国孩子入公校的问题有很多报导.其中一篇标题是:“教育局”,“又是中国问题”,“昨晚冗长的会议”,“教育局拒绝听取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的孩子的入学申请”
对梅蜜的父母来所,到教育局申诉这条路走不通了.从加州教育局,因为从旧金山市教育局再到学校校长都不接受华人孩子。但是他们不轻言弃。在听从领事馆官员傅列秘律师的建议后,梅蜜的父亲赵洽找到吉布森(William Gibson)律师,请他代表自己走法律解决的途径。
当时愿意代表中国人打官司的律师很不容易找,那么这位威廉吉布森律师是个什么背景呢?
威廉吉布森生于中国,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吉布森律师的父母亲曾于1855年远渡重洋赴上海传教。
吉布森律师指出:1868年的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确保所有公民在法律保护下享有平等的保护权。而拒绝梅蜜入学不仅违反了1880年加州学校法还违背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
在吉布森律师和中国领事馆傅列秘律师的帮助下,梅蜜的父母决定向加州高级法院提出诉讼,力争华人孩子进入公立学校的权利。
1885年1月,马奎尔(James G. Maguire)法官宣布梅蜜家庭胜诉。13年后,这位马奎尔法官竞选加州州长。马奎尔法官在判决书中引述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关于公民享有受保护的平等权利的条款, 加州法律以及华人纳税的事实。他要求泉水谷学校必须接收梅蜜其他华人子弟。
图8:加立福尼亚州法院马奎尔法官
马奎尔法官允许华人孩子入公校的这一裁定彻底激怒了莫尔德及旧金山教育局委员会。一位教育局委员立即辞职以示抗议。委员会郑重宣告拒绝接受法院的判决。
教育局闪电式立法誓将抵抗华裔儿童进行到底
“宁愿坐牢房都不要中国学生”,于是莫尔德学监向加州最高法院提出上诉,然而1885年3月3日加州最高法院宣布维持马奎尔法官的判决。
善罢甘休?不会的。莫尔德学监在教育系统轻车熟路,有权有势。最关键的是他心怀强烈意志,不遗余力地阻止华人子弟入学。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招:迅速推动一项州法案,为华人孩子提供一间单独的学校。这样,目前的学校可以继续只招收白人学生。这样的种族隔离学校在当时美国的南方盛行。
就在马奎尔法官裁决允许华人孩子进入公校2个月之后, 即1885年的4月初,专门接受华人的小学还没有开放,所以梅蜜还得去泉水谷学校注册。这次校长赫丽不能拿出梅蜜生于中国父母的理由来拒绝她了,但是赫丽仍然有新的理由挡住梅蜜踏进学校:
1.学生名额已满.
2.梅蜜没有疫苗接种证明
梅蜜的妈妈很愤怒,她在给加州媒体的信里这样写道“你莫尔德对我女儿的那种迫害,我希望你一辈子都不遭遇到! 身为华人是丢脸的事吗?我们不都是上帝造的吗? 你们有什么权利就凭她是华人血统就把她拦在学校外面?。。。你们觉得迫使我家孩子去那么远的专门收他们的孩子上学,是基督教徒的行为吗?。。我会让世人看到,在带有种族偏见的人治下,没有正义可言!”[14]
梅蜜妈妈写信的第5天,也就是1885年4月13日,在教育委员会十万火急的张罗下,专门收华人子弟的小学开门了。梅蜜和弟弟第一批来到学校。
尽管莫而德控制下的教育委员会用建立华人学校的办法阻止华人进入正规的公立学校,然而,至少教育局要为华人子弟提供一个学英语的地方。
在1887年,加州议会又专门针对华人修正了该项学校法,规定“学校管理机关有权设立隔离学校,以收容印第安儿童和中国儿童。当这种隔离学校设立后,印第安人、中国的儿童,不准进入任何其他学校学习。”
华人子弟只能上华人学校
虽然梅蜜一家人赢得的胜利是个局部胜利,但毕竟取得了胜利。为了把华人子弟挡在白人学校之外,教育局必须建立单独安排华人孩子的学校。在这之前,教育局以经费是按白人居民数目拨款为理由,要求华人孩子只能去私立学校或去教会学校学圣经。尽管很多华人也按规定纳税,然而教育局的任何一间公立学校里都没有华人孩子的座位。
难能可贵的是,两年前美国刚通过《排华法案》,他们在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美国律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勇敢地挑战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鼓舞了弱势群体的士气,给华人社区树立了用法律维权的榜样。
图9.左一是梅蜜的妈妈玛丽,后面男生是梅蜜的弟弟佛兰克(Frank)来自网络。
说到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华人必须知道一个学校,这就是:“华人学校”(The Chinese School)后来1906年为了接受日本人和朝鲜人改为东方人学校(Oriental Public School)。
华人学校最早于1859年9月由旧金山教育局建立,4个月后教育局以缺乏经费为理由而关门。 到了1878年5月28日,华人集体委托布鲁克律师向教育局申请为华人开办学校。然而教育局始终不予置理。直到梅蜜父母打赢了官司,为了避免华人孩子走进正规公立学校,教育局才慌忙开设华人学校。[6]
图10.旧金山单独为华人子弟开办的学校学生,第二排中间女孩就是梅蜜,她右边是弟弟佛兰克。
来自网络
图11:旧金山唐人街小学 来自http://www.irwinator.com/126/wdoc198.htm
图12:明信片,华人小学课堂 来自http://www.irwinator.com/126/wdoc198.htm
1906年,美国即将出台《排日法案》,而且旧金山大地震后房屋倒塌使许多华人不得不迁移出唐人街,于是学校有了空余的座位。教育局就安排日本和韩国儿童就读华人学校,同时改名“东方人公立学校”。
图13:旧金山唐人街东方人公立学校向美国国旗宣誓 来自http://www.irwinator.com/126/wdoc198.htm
旧金山长老会位于唐人街的教会是北美最早的华人教会,于1853年开放。创办人是威廉斯皮尔(William Spear)牧师。他还是美国第15任总统布卡南(James Buchanan)的叔叔。还有一位鲁米斯(Augustus Loomis)教长,因为讨论排华法案时和吉布森(Otis Gibson,为梅蜜家打官司的小吉布森律师的父亲)教长去国会听证会上为华人作证而激起美国反华人士的愤怒。
这是旧金山长老会唐人街教会为华人孩子办的学校,摄于1887年:
图14:旧金山长老会唐人街教会为华人孩子办的学校 来自http://www.irwinator.com/126/wdoc198.htm
1859年斯皮尔牧师就开始在这家唐人街教堂的地下室为华人孩子办学。然而这个学校里主要教授圣经,希望中国人回国传播基督教。在梅蜜妈妈打赢旧金山教育局的官司之前,许多华人孩子因没有任何学校可以去,所以就只好靠唐人街上这家教会学校学圣经英语。
图15.斯皮尔牧师 来自网络
图16.鲁米斯教长 来自网络
图17. 唐人街教会学校的课本封面
图18.唐人街教会学校的教圣经课本 来自网络
1873年,1300加州华人居民投书当地立法机构,说明自己按规矩纳税,要求开办学校解决当地3000名华人儿童入学问题。华人居民的诉求,得到了唐人街教会牧师的支持。然而教育局对此诉求置若罔闻。旧金山教育局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牢牢地掌管好我们公立学校的大门,别让他们进来。”“不管他们他们的呼声多么迫切,多么难过,这是在实施自我生存的法则,。。实行铁律。。。来保护自己不受蒙古人的野蛮主义的入侵”[4]
华人民间组织六大公司即现在的中华工所前身,在清朝领事馆协助下,也为华人开过学习英文的学校。
图19.1908年时的唐人街华人孩子学校 来自http://www.irwinator.com/126/wdoc198.htm
不同的族裔,共同的教室
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唐人街唯一的一家华人学校实在容纳不下报名的学生了,教育局只好安排华人学生到唐人街附近的学校入学。从此旧金山的大多数华裔孩子逐渐进入族裔混合的公立学校就读。1944年墨西哥裔门德斯夫妇代表5000名墨西哥裔状告教育局学校种族隔离(Mendez v. Westminster)[11],1947年6月14日当时的加州州长沃伦(Earl Warren)终于签署文件,将门德斯夫妇胜诉的判决结果变成了法律,彻底推翻了“隔离而平等”的教育制度,宣布加州公立学校里的种族隔离为非法。此时也正值《排华法案》被废除,在加州学校实行种族隔离才消失。然而真正在整个美国范围的学校消除种族隔离要归功于1954年非洲裔美国人布朗胜诉教育局(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12]。请记住,梅蜜父母反对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的抗争比布朗早了70年!
图20, 2010年奥巴马为种族隔离教育的受害者,民权活动家门德斯授予自由勋章
图21.布朗胜诉教育局,图中小姑娘琳达布朗于2018年3月在家中去世,终年76岁
实际上,抗争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梅蜜一家还不是唯一的华人。在梅蜜家正式打官司10年前,旧金山华人居民也曾集体向政府请愿要求给华人子弟开间学校。1924年,在美国南方的密西西比州,林姓一家的两个女儿突然被开除,原因是她们是华人不能在白人学校读书。于是林家也请律师打官司。[13]
图22密西西比州林姓华裔的两个女儿因为是华人血统被高中开除
第一位华裔教师,第一位华裔学监
图23:美国公校第一位华裔教师尤方玉屏
尤方玉屏(Alice Fong Yu)是全美公立学校的第一位华裔老师。1905年出生于加州,父亲原在矿山当监工后来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尤方玉屏在1922年申请进入旧金山师范学院就读被拒绝。校长告诉她应该放弃当老师的梦想,因为全美国不会有任何一家学校会雇佣她当老师的。尤方玉屏告诉学校说,自己准备毕业后回中国教英语,没打算在美国教书。这样她才被学校录取并与1926年毕业。在华人学校实习时,校长看到学校终于有了一位理解学生并且能与家长交流的老师非常满意。校长通知旧金山师范学院,只要尤方玉屏一毕业,华人学校马上就会聘请她当老师。 作为学校唯一懂中文的老师,除了教学,尤方玉屏尤方玉屏在学生心理辅导,学生护理,社区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优势。
此外尤方玉屏还是一位积极活跃在华人社区的领袖人物。1996年旧金山决定以尤方玉屏的名字命名一所学校。
图24:尤方玉屏学校校舍
图25:尤方玉屏学校学生们
刘贵明(Gordon Lau)1941年出生, 1977年当选为旧金山市教育局第一位华裔学监。旧金山唐人街历史上著名的“华人学校”(The Chinese School,Oriental Public School)小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图26:旧金山第一位华裔学监刘贵明
图27:刊登介绍刘贵明的报纸
图28:昔日的华人小学,如今以旧金山第一位华裔学监刘贵明命名
泉水谷小学的启示
1884年禁止梅蜜入学的那所学校叫泉水谷小学。该校成立于1852年,是加州淘金时代最早的七所学校中唯一还存在的学校。学校的名字来源于该地区的地下泉眼。原来的校舍只有一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大楼建于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和火灾之后。[10]
1980年代,泉水谷小学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华裔女校长陈娉兰(Lonnie Chin). 陈娉兰从哈佛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在春谷小学担任校长。
图29 泉水谷小学校长陈娉兰
图30泉水谷小学正门
陈校长自豪地说:“100年前,赫丽校长会站在学校门口挡着不让我进去。今天,我的职责是站在学校门口欢迎所有学生!”
图31 陈校长和幼儿园毕业班合影
图32 陈校长退休时收到的礼物
陈校长总说:“今天的种子就是明天的花朵”。她是鼓励老师们使用一切教育资源,尽一切努力去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智慧头脑。担任校长30年多后退休时教育局想用陈娉兰的名字命名这所小学。但是陈校长说:“泉水谷小学这个名字具有历史意义,一定要保留下去。”
泉水谷小学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美国华人今天享有的自由与平等,是我们先人勇敢斗争的结果。而且,一定要联合不同族裔以壮大力量。从梅蜜父母1884年状告旧金山教育局,到1924年密西西比州华裔罗家状告当地教育局;再从门德斯夫妇1944年代表5000墨西哥裔状告教育局,到非裔布朗1952-54年状告教育局,70多年来少数族裔前赴后继的抗争,就是为了孩子享有平等入学的权利。
2017年的我还记得你:种族隔离
2017年的旧金山市长是华裔李孟贤,市教育局长是一位韩裔美国人。
2017年1月24号是个星期二,旧金山教育委员会废除了一项1906年制定的规定:“亚裔美国人只能在东方人公立学校就读”。[9]
这个提议来自日裔美国人旧金山学区委员艾米莉女士。
实际上,日本儿童没有被限制在东方小学,因为就在《排日法案》实施之前,美国与日本签订了“君子协定”,制止了这项法案。在罗斯福总统的直接介入下,日本儿童被允许去正规公立学校就读。
日裔美国人艾米莉女士说:“我们的学区有过一段非常黑暗的历史。承认这段历史十分重要”。[9]
泉水谷的一位老师说:当今的美国,针对中国人的种族隔离与反感情绪消除了很多。尽管情况改善多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向前推动。
掩卷思考:
1.从华人血统被禁止入学,到当今无数华人在教育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靠什么赢得的?是单方面靠勤奋读书吗?难道100年前的华人不如其他族裔勤奋?
少数族裔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地位,你再勤奋也没有你的空间。比如:19世纪华工是最勤奋的,也是唯一一个被立法禁止入美国的!
做一个真正的虎爸虎妈不仅要督促孩子读书,还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越平等,华人的孩子的发展空间越开阔。
2.一旦华人青少年了解了这段种族隔离教育制度的历史,他们是否会加倍珍惜今天接受教育的机会?
Title: 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 | Fighting Against School Segregation
ABSTRACT
In 1884, Mamie, then eight years old, was denied admission to the Spring Valley School, because of her Chinese ancestry. Her parents sued the San Francisco Board of Education. On January 9, 1885, Supreme Court Justice McGuire handed down the decision in favor of the Tapes. After the decision, the San Francisco school board established a separate school system for Chinese and other “Mongolian” children. Only 69 years later in 1954, racially segregated public schools were ruled out by the U.S. Supreme Court’s landmark decision in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参考文献:
- Mae M. Ngai, The Lucky Ones: One Family and the Extraordinary Invention of Chinese America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0)
- Gary Kamiya, “How early SF kept Chinese children out of the schoolhouse”
in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pril 15, 2017
- Gary Kamiya, “How early SF kept Chinese children out of the schoolhouse”
in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pril 29, 2017
- 傅列秘历史项目网 http://www.frederickbee.com/1884.html
- Charles J. McClain “In Search of Equality: The Chinese Struggle against Discrim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May 3, 1994
- Joyce Kuo, “Excluded, Segregated and Forgotten: A Historical View of the Discrimin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in Public Schools”
- https://poweltonhistoryblog.blogspot.com/2015/02/rev-william-speer-early-christian.html
- http://www.irwinator.com/126/wdoc198.htm
- http://www.gelfand-partners.com/2017/01/24/san-francisco-chronicle-10/
- http://www.springvalley-sfusd-ca.schoolloop.com/history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ndez_v._Westminster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own_v._Board_of_Education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m_v._Rice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pe_v._Hurley
Pingback: 美华史记 | 五月的声音 – 亚太传统月/AAPI Heritage Month
Pingback: 美华史记 | 看美国华人如何挑战“种族配额” – 亚太传统月/AAPI Heritage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