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史记|加州历史上的华人虾寮

作者:唐孝先

编辑:潘秋辰

华人虾寮州立公园坐落在圣巴勃罗湾沿岸。穿过公园的道路享有海滨的美丽景色。实际上,China Camp 是 1880 年代在此地兴旺的中国捕虾村。来自中国广州的近500人住在村里,超过 90% 渔民捕捞的虾被晒干并运往中国或美国各地的华人社区。

2012 年,加利福尼亚州暂停了对本州 70 个州立公园的资助。华人虾寮州立公园是面临关闭的公园之一。从那时起,501(c)(3) 非营利组织“华人虾寮之友”开始运营华人虾寮州立公园。

而延续和保存华人虾寮州立公园离不开一个华人——Frank Quan(关敏),他是华人捕虾者中的最后一位,他一生与捕虾渔业息息相关,直到 2016 年去世,享年 90 岁。

华人虾寮州立公园入口处的标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人虾寮州立公园(China Camp State Park),在旧金山海湾(San Francisco Bay),位于圣巴勃罗湾(San Pablo Bay)的西北角,在马林县(Marin County)的圣拉斐尔(San Rafael),占地面积1,512英亩。

这里总是晴空万里,是旧金山湾区气候最好的地方。游客在公园里健行、骑车、骑马、野餐、露营、钓鱼、游泳、玩风帆船,或驾驶机动船畅游海湾。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居住过原住民米沃克人(Miwok)。1579年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 • 德瑞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第一次到达这里,发现米沃克人是爱好和平、崇尚自然的族群。1775年,文森特•圣玛丽亚神父(Father Vincent Santa Maria)更称赞米沃克人友善且体格健壮。

177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圣弗朗西斯科教区。1817年,圣拉斐尔教区(San Rafael Mission)成立。原住民被赶进教区,接受“文明教化”,殖民者夺取了原住民的土地,并带来了疾病,这些疾病不断夺走了原住民的生命,加上其他原因,最终原住民几乎灭绝。

随着1848年至1855年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兴起,以及1863年至1869年兴建第一条横贯美国东部和西部的太平洋铁路,以广东人为主的大量中国移民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们抛家离祖,以吃苦耐劳的品性,不顾流血牺牲,投身到开发建设美国的这两项伟大的工程中。

1869年铁路建成后,留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不得不另外寻找生存空间,其中有人来到当时的世外桃源、今天的华人虾寮州立公园所在地,建立华人虾寮,开始以捕捉海虾为生。

捕虾的小船和网

所谓“寮”,就是寨子、小村落,虾寮就是“捕虾的寨子”。1870年,这里有华人76人,全部为男性。1880年,这里华人增加到469人,其中还有39位女性、3位小孩、1位老师、1位理发师、1位医生和2位园丁,寨子里还有三家店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方圆大约1,640英亩的圣帕布罗湾(San Pablo Bay)区,华人虾寮在鼎盛时期曾多达26个,这里汇集着来自中国广东的移民大约500人,其中也包括不少逃避加州各大城市对华人排挤而转移到此处的华人移民。据传,当时每年能捕300万磅(1,361吨)虾,一度成为美国最大虾米出产地。一艘小艇一天就能拉上2美吨(约1.82吨)虾。渔民在圣巴勃罗湾和旧金山湾捕虾,然后晒成虾干,再运回中国出售。

由于1882年美国制定《排华法案》等原因,1900年初,虾寮所在的偏远之地的政府也开始排挤华人,并出台法律禁止渔民旺季捕虾,禁止虾干出口外销,禁止使用中国式的袋网捕虾等。最终迫使已经改行谋生的华工再次搬迁转业,虾寮也逐渐没落。

1960年代,注入海湾的河流改道,导致水的温度过高,捕虾所得更加减少。

1977年,加州政府收购了虾寮所在地,将这里建为州立公园,保护虾寮的历史古迹,并设立了博物馆,以展示当年华人捕虾、制作虾干的盛况。华人虾寮遗址在加州立案为历史古迹第924号。

2012年,加州政府以财政预算吃紧为由,决定关闭包括华人虾寮在内的大约70个州立公园。消息传来,引起周边民众的强烈反响。他们以非营利组织“华人虾寮之友”(Friends of China Camp)的名义,同州政府公园与娱乐管理局进行多番洽谈,以募捐款项等方式接管华人虾寮,才得以让这些历史遗迹能够继续对公众开放。同年7月1日,州公园与娱乐管理局同意“华人虾寮之友”接管这个公园,使得华人虾寮在数十个州立公园关闭潮中逃过了一劫。

长达100米的码头走道

现在海边还有一条100米左右通向海洋的码头走道,水边有一座看似仓库的木质建筑物,由樁柱顶着建在水面之上。这幢木质建筑物原来是关家的活虾加工厂,今天是游客中心展览馆。

当年渔民的住房

关家的关敏(Frank Quan)先生,是旧金山华人虾寮的最后一人。关敏1925年在华人虾寮出生,是一家六口的长子,终生未婚。关敏曾经加入美国海军当信号兵,退伍后一直在虾寮生活,而且还不时划船出海捕虾。每逢周末,他在家族开设的小餐馆里给游客做蛤肉巧达汤(clam chowder)与虾仁沙拉。

陈列在水边的捕虾木船

1970年代,在把华人虾寮转型成为州立公园的过程中,关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关敏的好友兼华人虾寮之友理事约翰•穆尔(John Muir)说:“关敏就是与众不同,他是华人虾寮的活历史,当之无愧”,“你要是来到这个村子,你就能有时光倒流的感觉,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关敏。”

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李阎屏说:“关敏与别人不同,他很勤奋,不停地工作,喜欢修理虾寮的各样东西,多年来就是一个守护人。”

关敏生前除了捕虾还运作家族经营的小餐馆AP

关敏由于长年捕虾,深褐色脸庞上挂着几道深深的皱纹,而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却透出华裔老渔民的坚毅个性。

年届九旬时的关敏,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2016年8月15日,关敏先生逝世,享年91岁。关敏作为华人虾寮的最后一位传人,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这段华人生活的历史,正是因为他的无私维护和坚守,才使得加州华人虾寮成为历史的一页,而他也将随着这段历史被后人怀念和追忆。

注:图1-5 实景摄影Elizabeth Ray